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五月端陽話民俗

筆者:/戚宜君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時屆盛夏,榴花照眼,一年一度的端陽佳節,又熱鬧滾滾地降臨人間。 按照傳統習俗,除去吃粽子、賽龍舟之外,還有沐香湯、掛菖蒲、佩香囊、懸艾葉、避災星、驅五毒、纏色線、贈扇子、鬥百草、飲雄黃酒、張掛鍾馗畫像等,林林總總;而且中華民族安家興業的地域遼闊,各種應景方式及項目或有不同,也許或多或少有所差別亦大有可能。 賽龍舟—在烈日酷暑下,興高采烈、鑼鼓宣天,水域舟楫蟻集,岸上萬頭鑽動,歡聲雷動,好不熱鬧,是一種遊藝活動,也是一項團結合作的體育項目。 吃粽子—花樣繁多,各地口味不同,人人親身經歷。 沐香湯—是在農曆五月五日拂曉時分,在原野採擷五種帶有香味的青草,摻水煮之,正午時遍拭全身,或泡之、淋之,據說可以百病不生。信之則有,不信則否。拜神如此,香湯亦猶是也! 掛菖蒲—因其葉形平整,修長猶如利劍,掛之門楣,可嚇阻妖邪;或繞成圈兒,繫在兒童脖子,據說可以避邪去痛、招福納祥呢! 佩香囊—是以彩綢或花布,縫成小袋,內儲香料,形狀既美,復有香氣飄散,令人愛不釋手,遂多有佩掛襟上者。 懸艾葉—原本就是一種藥草,有止血及治腹痛之效果,懸之門楣,或紮成小人形狀,可以驅除蚊蚋,尤可阻邪去瘟。 避災星—當日全家外出郊遊,至晚始歸,稱為「躲午」,亦有把小兒遷往外婆家避災者。 驅五毒—採擷榴花、菖蒲、艾葉、蒼朮、白芷等五種植物,合成一束,置於房中;另畫「五毒符」,亦即蠍子、蜈蚣、蛇、蜂、蚊蚋等毒蟲之圖像、貼於牆上,以鐵釘釘之,祈能終年不被毒蟲叮咬。 纏彩線—用紅、黃、藍、白、黑等五色細線,合成一縷,纏於手腕上,象徵「五色龍」,又稱「長命縷」或「避邪繒」,可使邪魔難侵。 贈扇子—緣由唐太宗端陽賜扇給長孫無忌曰:「朕以涼扇賜汝,搖動清風,益增美德。」寓有嘉勉之意,上行下效,遂成風習。 鬥百草—同儕朋輩郊外踏青,競尋百草,以採集種類多者為勝;如果不採草,嬉戲也可以,又稱之為「踏百草」。 飲雄黃酒—因為雄黃有解毒殺菌功效,傳說與酒類合飲一點,可驅蟲害、解五毒(但經現代醫學檢測,雄黃含砷量高,不可口服,以免導致中毒,甚至死亡);兒童不宜飲酒,則抹之鼻頭、額上、手掌及腳心,效果一樣。另如灑之家宅四周,尤能拒擋蟲類來襲。 懸掛鍾馗畫像—據說唐玄宗時代,武舉人鍾馗長得醜陋不堪,玄宗惡之而罷黜,鍾馗憤而自戕;玄宗夜夢,鍾馗來曰:「願為陛下清除妖魔鬼怪!」玄宗醒後,命吳道子繪成鍾馗圖像,懸貼壁間,從此夜夜安睡,夢境亦佳。民間貼之亦多有仿效,至今不衰。 端陽佳節,同時是環保時節;也是團結和諧、美化生活的日子,更是表彰忠藎節義的日子;為紀念屈原這位詩人,端陽又當成詩人的節日,各地詩人多有盛會,浮瓜沉李,擊鼓傳韻,燃香吟詩,水閣涼亭,雅集處處,鋪排出濃郁的詩情畫意氣象。(點閱次數:1062)